97水藍印青餅:公認的88青餅接班人!詳解5大辨別細節(jié)特征

97水藍印青餅:公認的88青餅接班人!詳解5大辨別細節(jié)特征

213閱讀 2025-11-03 11:49 鑒賞

#普洱茶# 97水藍印,是1997年由勐海茶廠生產(chǎn)的7542配方青餅,由于包裝紙上的八中“茶”字為水藍色,且后期陳化后品質突出,有印級茶時代的品質風范,因此市場俗稱這款茶為“97水藍印”。

▲97水藍印

97水藍印,“97”是茶品生產(chǎn)年份,“水藍”彰顯版面顏色特點,“印”則代表了這款茶在口感上的印級茶風格。一個名稱,就簡潔而準確地概括了它的全部特點。今天,旗艦店“藏品普洱”掌柜,就和大家詳細介紹97水藍印。

一、97水藍印有以下5個重要特征

1、水藍印:茶版中間“八中茶”商標的“茶”字,呈現(xiàn)出淡淡的水藍色。這個“茶”字是手工蓋章上去的,所以遇到蓋印模糊或油墨暈染的現(xiàn)象都是很正常的。

▲97水藍印

2、棉紙極?。?/strong>外包裝棉紙的質地極薄,且十分柔軟,據(jù)說是勐海茶廠有史以來最薄的棉紙。透過棉紙,能清晰看到里面內(nèi)票上的字。

3、大七版外包:版面上“云南七子餅茶”的“七”字是“大七”,比較寬扁大氣,這種印刷版面是1993年以后才出現(xiàn)、1996年以后才大量使用的,與以前的小“七”有較大的區(qū)別。

▲97水藍印資料圖

4、繁體“葉”字:版面下方“中國土產(chǎn)畜產(chǎn)進出口公司云南省茶葉分公司”中的“葉”字,采用的是繁體“葉”字。

5、大字簡體廠內(nèi)飛:1997年~1998年7542是大字簡體廠內(nèi)飛,其內(nèi)飛上的“廠”字是簡體字,而非繁體“厰”,代表性茶品是97水藍印、98年7582。

▲97水藍印內(nèi)飛

二、解密97水藍印原料

97水藍印的用料,與國營勐海茶廠其他常規(guī)7542茶不同,主要體現(xiàn)在原料和等級上。這里不得不提到當時的制茶背景。

▲97水藍印資料圖

上世紀80年代末期,云南幾大國營茶廠壓制普洱生茶時,一般都會選用自有基地的毛料,茶農(nóng)初制的古樹毛茶因沒有嚴格的生產(chǎn)標準被舍棄。

到了90年代中后期,看到一些臺灣茶人專門赴云南茶山壓制古樹茶餅,勐海茶廠對這類“農(nóng)民茶”的看法有了改觀,在1997年制作7542時進行了一些調整,再度嘗試選用部分茶農(nóng)初制的古樹毛茶參與拼配。

▲97水藍印茶餅

同時,在7542配方基礎上進行優(yōu)化,以中壯茶菁為主,拼入很多茶芽,原料等級較高。因此,97水藍印的用料在當時較為獨特,現(xiàn)在也很難復刻。

三、業(yè)界對97水藍印的評價

97水藍印早年大都進過港倉,這就導致市場上97水藍印干倉存放的數(shù)量較少,品質出現(xiàn)參差不齊的現(xiàn)狀。在這樣的條件下,干倉水藍印非常難得。

干倉97水藍印的餅面微紅,歷經(jīng)25年陳化,茶餅光澤度好,干茶油亮,條索清晰分明,細嫩芽頭撒面,已經(jīng)轉為金黃色,邊緣松散。

▲97水藍印茶餅

茶湯呈栗紅通透,油質感強,香氣層次豐富,入口飽滿醇厚,力度強勁,梅子酸韻濃郁,茶氣足但保有輕盈柔和的優(yōu)雅美感,充分表現(xiàn)7542剛柔并具的特點。

業(yè)界對97水藍印又有什么樣的評價呢?第17期《茶藝·普洱壺藝》上,曾刊登了臺灣五行圖書社舉辦97名普大會的情況,陳智同、何景成、陳淦邦、呂禮臻等業(yè)界知名茶人,對1997年的七款普洱茶進行了盲評。

▲97水藍印資料圖

其中,97水藍印7542憑借優(yōu)秀的內(nèi)質特征,從97省公司青餅、97大口中紅印青餅等經(jīng)典名品中脫穎而出,獲得第二的好名次,嘉賓們給出的評價都很高。

周渝:一沖下來香高甘甜,大致上干倉放得蠻好的,是可以收藏的茶,茶氣不錯。

陳智同:沖泡后有十分強勁的青樟香,口感重但苦澀度高,滋味強勁且具有一定的回甜。

▲97水藍印茶湯

陳淦邦:口感方面,水甜、質厚、力度夠,茶質很重、苦澀度也很高,很適合后繼陳化。這種厚水的茶,實在不易得,入口是一種不渙散的力量,像濃稠度高的湯……我認為它是很不錯的曬青茶,我對這個茶是有信心的,應該是個好茶。

總體來說,作為90年代標桿茶之一,97水藍印7542質足量稀,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老茶藏品,更是88青餅之后較為為搶手的一款7542,堪稱一代經(jīng)典。

今天恰逢中秋佳節(jié),以蘇軾《水調歌頭》中的一句詞作結,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祝愿茶友們中秋快樂、闔家團圓!

鄭重聲明:本文由“藏品普洱”原創(chuàng)整理!未經(jīng)授權,任何人不得轉載、抄襲、復制、使用本文的內(nèi)容及圖片。

參考資料:

陳智同.深邃的七子世界[M].臺北:五行圖書,2006

陳智同《7542的前世今生》[J].《茶藝·普洱壺藝》,2013(44)

陳淦邦《嚴選1996~2003中生代靚普洱》[J].《茶藝·普洱壺藝》,2016(56)

黃剛《中生代普洱茶三題》[J].《茶藝·普洱壺藝》,2016(56)

編輯部《97名普大會》[J].《茶藝·普洱壺藝》,2006(17)

舉報/反饋
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